精彩小说尽在老苏推文!

首页全部分类军事历史›工业设计之史

>

工业设计之史

有木先生 著

军事历史 拉斐尔 达·芬奇

《工业设计之史》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拉斐尔达·芬奇,讲述了​设计史是研究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和发展的学科,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设计领域,如工艺美术、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时装设计等。...

来源:fqxs   主角: 拉斐尔达·芬奇   更新: 2025-03-25 10:22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军事历史《工业设计之史》,由网络作家“有木先生”近期更新完结,主角拉斐尔达·芬奇,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矿物燃料为动力能源的蒸汽机,为机器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机器制造取代了低效的手工生产方式。工业生产模式使社会经济的生产与消费能力迅速提高,经济发展规模扩大。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发明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英国工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是英国工业...

第2章 蒸汽时代的工业设计

蒸汽时代的工业设计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使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社会之后的一次巨大变革,堪称人类历史上成就最伟大、变革色彩最浓重,也是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之一。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泛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过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从手工业向机械化过渡的历史阶段。

工业设计产生的最大推动力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批量生产与批量消费, 18世纪在英国开始的商业化是工业设计发展的起点。

工业革命对社会人口、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使机械化大生产与传统手工艺行业形成对立,生产与设计逐步分离。

一、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一)工业经济及海外贸易增长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大生产及工厂制度,将人类经济增长模式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以矿物燃料为动力能源的蒸汽机,为机器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技 术支持,使机器制造取代了低效的手工生产方式。

工业生产模式使社会经济的生产与消费能力迅速提高,经济发展规模扩大。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发明应用于工业生 产领域,英国工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

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是英国工业发展的杰出代表。

英国在工业革命完成时建成了纺织业、冶金业、煤炭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五大工业部门。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这就是恩格斯所讲的“自从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旧的工场手工业变成大工业以后,在资产阶级领导下造成的生产力,就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和前所未闻的规模发展起来了。

(二)社会人口与结构变迁 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正经历着社会结构的转变。

随着农业技术的演进,工业生产水平的日渐提升,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开始突破曾经的低水平限制。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由于国民经济日趋繁荣,人民收入逐步提高,交通体系逐渐完善,居民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人口数量出现大幅提升。

随着工业化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人们开始从乡村聚集到城市,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空前集中。

首先是在英国,随后在整个世界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向工业中心西部、西北部转移。

工人阶级群体的成长使其逐渐具备了主体意识,1838—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反映了工人政治意识的觉醒以及工人运动所达到的新高度。

工人阶级己成长为英国社会不可或缺且不容小视的重要群体。

工业化生产模式下的人们不再守旧,创造与发明不断出现与推广,妇女投身工业生产,人们的视野宽阔很多。

但从英国城市化的整个过程来看一方面,具有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布局显得零乱无序,造成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犯罪增加等,需要用长期的努力来解决。

人类通过设计来改变原有事物,并使其不断变化、增益、更新和发展。

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设计围绕着人的需求而展开,然而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基本的生活需求满足以后,更高一级的精神需求往往成为主要的需求。

(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这场革命不仅仅是技术和经济上的革命,还对英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带动了以运河、汽船、公路和铁路为主要标志的“运输革命。

总之,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替代了原有的手工生产方式,促使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也大大促进了人类之间的交往,并首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的出现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永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并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二、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产生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机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力量。

产品的设计过程形成仔细规划的习惯,设计师的作用日益凸显。

例如,陶瓷业中样品和制模的设计,以及花布印刷中的花样制板设计,都趋于专业化。

其设计的好坏与厂家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而一些供应较低级市场的产品,其外观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因素决定的。

在纺织行业中也是如此,图案的设计趋于专业化,操作工人只需对照预设的图纸展开加工即可。

三、设计与工艺的分离 工业革命以后,导致设计与工艺分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工厂的生产模式发生转变,机器生产逐渐成为主要动力,代替了原来的手工劳作,机器的运转成为生产技术的载体,工厂不再需要拥有熟练技艺的工人。

设计与工艺的分离使得产品缺乏个人技艺的特点,呈现千篇一律的视觉效果,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艺术美,但也创造了一些较有实用性的产品,能满足城市工薪阶层的需求。

西、18世纪的设计风格 (一)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源于对追求奢华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对,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侧重从风格和题材方面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内容的渊源。

雕刻艺术则以浅浮雕图式表现,因此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截然不同。

新古典主义设计追求古典艺术中最为精华的部分,特别是盛行使用罗马以前时期的、没有被后来文艺复兴风格复杂化的风格。

在建筑设计方面,新古典主义风格追求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

在家具与产品设计方面,新古典主义善于使用首线型、对称的造型和浅浮雕的装饰手法,喜欢使用古典建筑的形式来装点产品的部件。

新古典主义将工业生产模式与古典主义的灵感、精致的工艺和大众的趣味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样式。

其高雅而简洁的风格不仅符合当时人们对理性的崇拜,而且更加适合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一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主要是一种文艺思潮,从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的文化和艺术各个部门,在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浪漫主义者崇尚传统的 文化艺术,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反对机械化的大生产;喜欢自然的形式而非简单的几何形式;欣赏东方情调而非机械的功能。

(三)折中主义 折中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所谓折中主义,就是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折中主义建筑在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当时传播折中主义艺术和建筑的中心。

这种思潮的出现是设计师在历史变革时期的一种尝试,设计界需要出现全新的与时代特点相适应的设计思想、风格和形式。

18世纪是一个设计图集兴盛的时代,设计师们在处理产品的功能与装饰的关系上是暧昧的状态。

设计师面对新材料、新技术,显得有点措手不及。

他们一方面对产品的坚固性和实用性很关心,另一方面又对装饰有浓厚的兴趣。

这既是为了用装饰来体现设计者和生产者的水平,以提高产品的身价,也是为了满足当时人们对于装饰的需要。

五、18世纪工业设计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托马斯·切普代尔 传统的手工艺仍然是18世纪家具的主要生产模式。

家具业脱离了地方性工 业的束缚,但又没有完全商业化。

英国家具企业纷纷成立,销售渠道被迅速地重新改组。

企业家在组织生产和销售两个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较多企业家以伦敦为中心,积极推销产品。

他们的家具主要面对新兴的中产阶级群体,而不是以贵族阶层为主要消费对象。

随着市场的扩大,家具生产者开始组织成生产企业。

切普代尔的公司是家具制造业的先驱,集合了许多专业化的工种,在18世纪下半叶从事家具和室内装修业务。

18世纪后,新古典主义风格占据了统治地位,崇尚合适的比例以及符合逻辑的视觉效果。

切普代尔的家具虽然是模仿各种历史与外来风格,但有自己一贯的特色,具有一定的逻辑规律,适合批量生产。

(二)魏德伍德 18世纪的陶瓷工业与家具行业有很大不同,组织化程度要先进很多。

这一方面影响了陶瓷工业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它的制作方式,使陶瓷工业在18世纪下半叶迅速扩展。

魏德伍德是陶瓷行业的代表,于1730年出身于一个陶匠家庭,将以家庭手工生产为基础、产品制作十分粗糙的陶业转变成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模式。

魏德伍德于1759年组建新的生产工厂,并有意识地将生产分为两个部分,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

魏德伍德极具销售能力,认真分析欧洲的陶瓷市场状况,针对国内不同阶层及国际上的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营销策略,并通过投入不同风格的产品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实现将产品与市场相联系的设计思路。

因而,他被誉为“现代市场学的先驱。

魏德伍德积极主动的市场战略,促使瓷器风靡整个欧美。

魏德伍德不仅是一位有远见的企业家,而且在陶瓷技术试验与革新方面也有突出贡献。

魏德伍德采用机器化的设备,购进最新的技术方法,继续发展这两种革新的技术并进行综合。

1763年,他设计生产出了一种乳白色的日用陶瓷,既注重品质又价格低廉,而且这类陶瓷被冠以“王后称号。

魏德伍德还成功地恢复了失传多年的炻器。

炻器多呈棕色、黄褐色或灰蓝色,质地致密、坚硬,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

魏德伍德在近代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将艺术注入工业产品之中,探索艺术与工业之间的合理化结合。

他是合理组织工业生产的先驱,也善于将产品的形式赋予一种可见的外在物质表现,展现了18世纪下半叶设计与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

(三)保尔顿 保尔顿于1759年继承父业后,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决定生产出比对手质量更高、更便宜的产品。

为此,保尔顿引进了以机械化为主的大规模生产,并筹建了索活工厂。

从1776年起,瓦特和保尔顿将蒸汽机应用到许多工业生产之中,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也避免了依靠水力的局限,使新的批量生产方式迅速发展起来.在技术方面,保尔顿开发了一些新的生产工艺,如用一种廉价的方式在铜基上镀银,后来又发展到在黄铜坯上镀仿金合金等。

保尔顿和魏德伍德的工厂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批量生产的产品类型不同。

保尔顿的工厂是为趣味变换很快的时尚市场而生产的装饰品,而魏德伍德所生产的产品则必须将美学形式与实用和耐久 性相协调。

工业设计初期的代表人物远不止这三位,当时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著名设计师。

这些设计师都关注到了商业利益,认为产品设计要服从于销售的需要,然后才是风格的问题。

然而,这个时期产品设计的风格是混乱的,由于设计产品的都是著名的画家,并从未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去,会造成设计与生产脱节的情况。

过渡时期的风格变化受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增加的影响,这为以后现代设计思想登上历史舞台做了铺垫。

六、新技术条件下的设计 (一)新的供求关系 在传统的手工生产阶段,消费群体以贵族阶层为主,以客户委托定制的方式进行生产。

而机械化批量生产的产品需要具有一定的消费市场,企业需要制定良 好的市场政策,确定消费群体,适应商业发展的新方向。

(二)艺术与工业结合 在商业化的过程中,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18世纪,人们认识到艺术在工业中的重要性,但艺术与工业之间的结合是生硬的,艺术被认为是某种可以买来附加在产品之上的东西。

这一特点在家用消费品中尤为明显。

(三)理性主义的兴起 虽然18世纪的设计思想是混乱而矛盾的,但却是一个追求理性的时代。

理性思潮蕴含在这一时期的工业产品设计之中,产品设计在强调装饰与时尚相适应的同时,又注重实用功能,标志着设计开始与传统工艺思想相区分,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工业革命成为欧洲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转折点。

人类进入了大规模使用机器 进行生产的时代。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手工棉纺织业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产棉地区及其本国古老的手工毛麻业。

18世纪英国纺织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成为近代大工业最早的典范。

任何生产技术的根本性变革都会对生产者及其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技术革新不是对社会上任何人都有利,新技术对某些人来说是发展的契机,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是噩梦。

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工业革命,是从轻工业的棉纺织工业开始的。

英国棉纺织工业是一种新兴的工业,没有受到封建行会和政府法规以及旧传统等的束缚,没有明确规定织品的长度、宽度、质量和品种,也没有强迫和禁止使用一定的制造方法,并可以自由地雇佣工人、应用机器和制造各种各样的产品。

机器的使用,大大促进了纺织工业的效率,推动人们继续研究更高效的机器。

这些机器的发明使传统的家庭式和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被淘汰,逐渐走向集约化的工厂生产。

织布机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纺织业的机械化。

到19世纪上半叶,机动织布机才开始投入使用。

在19世纪20年代,由法国引入英国的新型织布机——杰柯德织布机,是根据一套编程系统来工作的,给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英国的第一个机械化浪潮发生在纺织工业领域中,呈现出新的生产模式与传统设计共存的局面。

随着机器生产模式的发展,手工艺人逐渐被没有传统技艺的工人取代。

市场的扩大对纺织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机械化既满足了扩大生产的需要,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扩展。

工业革命激化了手工艺设计与工业设计这两种设计形态的矛盾,对工业设计的探索和变革运动此起彼伏。

在此期间,一些资产阶级新贵为了显示社会地位和审美趣味,去追求新奇、高雅的商品。

工业革命以后,传统的手工艺设计逐渐被机械化取代,而且随着技术的革新,建立起了许多新的工业领域,这些工业都将机械化应用到大量新产品的生产上。

这类工业产品难以用传统的艺术标准来衡量,也较少考虑传统美学因素,而且一些工程师和设计师在新工业中也有意排斥美学在其作品创作中的作用。

第三节 技术与设计 19世纪机床设计的演变,体现了技术革新与设计的关系。

19世纪初,布鲁内尔(Marc Isambard Brunel,1769—1849)为普茨茅斯皇家船厂大批量制造滑轮设计了一系列机床。

第三节 技术与设计 横贯英国及欧洲大陆的铁路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反映出19世纪工作和生活的变化。

大型的新工业建立起来,以制造机车和各种类型的铁路装置和部件。

由于没有参照物,这些产品的设计都是独创的。

经过长期的实验和摸索,人们终于发明出一种机械化的道路交通工具——汽车。

19世纪,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地在实验室里被发明出来。

最初它们是粗糙而质朴的,之后进入家庭就被乔装打扮。

贝尔在1876年发明的第一台电话机,造型上非常原始,并且需要巨大的交换中心,通话效果非常有限。

技术与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技术使设计向纵深方向发展;设计使技术横向发展,并推动、传播、普及、转化技术。

从机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技术发展的痕迹,也能感受到设计的演变,目的都是满足生活中不同的需要。

离开了设计的技术,将没有任何生命力,难免面临被淘汰而消失的命运。

英国工业革命成功开创的工业化道路为所有后进国家树立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其制度上的 成功经验被美国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在独立之后选择如何治理国家、发展民族经济时所效仿。

18世纪初期,美国人理性的思维和适合机械化大生产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化设计与制造体系随之逐渐形成。

这一体系最早在军火行业中产生并发展起来。

军火商希望大批量生产的枪支的各个部件可以互换,以方便枪支能在不同地方进行组装和维修,同时在零件方面能做到尽可能地简化并确保精确度。

第西节 美国机械化与制造体系的发展 军火商霍尔特别强调和发展了可互换性,即着重解决精确度量和生产中的准 确性这两个关键问题。

19世纪中叶,美国制造体系在军火领域——左轮手枪的生产中达到了新的发展高度。

塞缪尔·柯尔特是这一代美国革新家的典型。

美国政府支持制造体系的发展,并把这种体系应用到了其他产业领域之中,如农业、钟表、机械以及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等行业。

从美国制造体系的发展演变来看,为了进行批量生产,产品就必须标准化,即部件的尺寸设计应该精密并严格一致。

工业革命后带来的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中,标准化可保证零部件之间的灵活互换,因而被迅速推广。

标准化思想与设计被应用于家电企业。

如1907年德国设计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1940)被聘为AEG公司的设计顾问。

他采用标准化零部件设计组合出近80种水壶。

第五节 标准化、合理化思想与设计 水壶使用3种材料,即黄铜、镀镍和镀铜板,分别采取不同的表面处理形式,即光滑的、捶打的和波纹的,并且还有3种不同的尺寸,但插头和电热元件是通用的。

他还设计了符合工业生产的电风扇,奠定了此类产品的雏形。

彼得·贝伦斯灵活运用了标准化思想,通过有限的标准零件组合以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提高了企 业的生产效率及竞争力,也使他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位工业设计师。

在家具领域,各种木工机械大量出现,并产生了各种新型材料,完全改变了家具生产的性质。

1859年,托耐特14号椅诞生,成为家具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建筑领域,铁构件的机械化生产促进了建筑工业化。

将建筑化解为铁构件,由工厂预制生产,生产出来的构件再运到基地组装。

这种预制装配技术,使长距离地运送建筑构件成为可能,同时保证了建筑的安装速度。

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合理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成为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式,与个性化、少量化的手工作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设计与制造、销售完全分离,手工业时代的工匠,既是设计者,又是制造者,有时还是销售者。

而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方式的变革,使设计从制造中分离出来,也与销售相分离,成为独立的行业和职业。

这些情况表明一种新的设计观念的出现势在必行,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工业设计出现了。

《工业设计之史》资讯列表: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